首页> 社会图库>正文

开学季骗局轮番上演!关于反诈,你我看到的不一样

2024/9/13 17:34:21 来源:舜网-济南日报 编辑:匿名

  开学季,各类骗局轮番上演!近期,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《法治在线》栏目曝光“失踪的电话卡”,儿童电话手表成为诈骗团伙的新目标;骗子“卧底”班级群实施诈骗的场景,在九月份再掀“高潮”;全国各地警方先后发出预警,有骗子利用“小马宝莉卡”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;而在线上,很多不法分子悄悄地把“黑手”伸向了涉世未深、喜欢网络游戏的孩子们……这些骗局,相同的是都在开学季高发,并和青少年群体息息相关,不同的是在不同人眼里会看到不同的场景,有不同的理解。诈骗分子的这些陷阱,对一门心思抓孩子学习的家长,对防范意识淡薄、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来说简直是防不胜防,一不小心就可能上当受骗。

  ●警惕!

  被盯上的电话手表

  在爸爸妈妈眼中:在小区花园里,孩子跟小伙伴们一起用自己的小电话手表“碰一碰”加好友,还用它给爸爸妈妈打电话,再也不担心爸爸妈妈找不到你啦。

  在不法分子眼中:孩子电话手表中的电话卡就是电信诈骗的新“马甲”,拿到卡后,要么卖给专门收卡的中间人,要么直接参与电信网络诈骗。

  在公安部门眼中:不要轻易外借你们的电话手表,特别是一些“坏蛋”会拿着里面的电话卡去骗人,守好咱们的小手表,也记得告诉家长不要外借电话卡哦。

  ●骗局揭秘●

  对于小学生而言,电话手表作为日常通讯工具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提供了便利,然而电话手表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新途径。9月初,央视曝光,诈骗团伙盯上了儿童电话手表。不久前,海南海口有家长报案称,孩子戴着的电话手表被路边经过的大孩子骗走了;还有孩子发现,有人向他们借手表说打紧急电话,但还回来后手表里的电话卡却“凭空消失”了。民警迅速对类似的案件展开侦查,今年上半年,海口市琼山区已连续发生了50起类似的案件。不法分子会利用孩子乐于助人的品德,借来手机、电话手表后趁机换走手机卡。公安部反诈平台推送的多条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线索显示,有多个电话号码与案件中丢失的手机卡相重合。根据营业厅提供的信息,丢失的电话手表所涉及的电话号码,均因涉嫌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而被其他地市的公安机关封停。被盗走的电话卡会被犯罪分子组成GOIP设备(即虚拟拨号设备)与境外诈骗团伙勾连海量拨打诈骗电话,实施违法犯罪活动。

  据了解,孩子电话手表中的电话卡,与成年人使用的电话卡并无区别,都具备通话和流量使用功能。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孩子社会经验不足、辨别能力较弱等特点,把黑手伸向了这些未成年人。诈骗分子通常骗走或盗走青少年的电话卡,转卖他人,用于拨打诈骗电话。轻则手机卡会被运营商封停并加入不良库,重则涉嫌帮信罪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

  ??济南公安特别提醒:

  各位家长、学生一定要增强防骗意识,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。孩子在没有家长或老师的陪伴下,不要随意外借手机、电话手表。如电话卡被盗、被抢,孩子应第一时间向家长或老师求助,家长应立即报警,并尽快联系手机运营商挂失账户、注销被盗手机卡,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。孩子电话手表里的卡一般都是家长电话卡的副卡,运营商识别到副卡的异常,主卡会被关停,并被加入不良库。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,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,不与陌生网友视频通话,在网络平台收到陌生人信息要及时跟家长沟通;家长也要保护好银行账号、密码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。

  ●速看!

  班级群里有“内鬼”

  在爸爸妈妈眼中:班级群(班级家长群)是传递班级信息的重要平台,群里下发的收款通知,一定要尽快响应,抓紧交钱。

  在不法分子眼中:“再穷不能穷教育”是父母奋斗的铠甲,而班级群正是这件铠甲最容易被算计的“软肋”。

  在公安部门眼中: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,不要轻易拉人入群,不要轻信转账要求!一旦发现涉嫌诈骗,一定要记得保存好相关凭证,立即拨打110报警。

  ●骗局揭秘●

  近期,有一种诈骗行为很常见,就是冒充老师在群里收取学杂费、资料费。不久前,槐荫公安分局兴福派出所就破获了一起冒充老师诈骗的案件。经过询问被骗家长,民警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在辖区某小学一班级家长群内,有“老师”突然发通知称需要收取“资料费”,由于这位“老师”的头像和平时家长沟通的老师一模一样,家长日常在群里也会接收到老师发布的通知,于是收到信息后,家长们并未起疑,纷纷转账。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,发通知的“老师”竟然是“山寨货”。被人识破后,这个冒充老师的骗子就退了群。民警最终将涉案资金全部追回,并返还给被骗家长。学校老师及被骗学生家长也向民警赠送锦旗表示感谢。

  据了解,骗子首先会通过广撒网、搜索群、套近乎、获取进群二维码等方式成功潜入班级群。进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,长期潜水观察并摸清老师的活动规律。然后,再选择老师上课或休息时间,改成与老师一致的昵称和头像,以发布紧急的缴费通知等名义,使家长掉入即时转账的骗局陷阱。许多家长出于对班级群的信任和对孩子学习的支持,见老师发布通知都会立即响应,并不会有所怀疑。等发现端倪时,为时已晚。

  ??济南公安特别提醒:

  各位家长、班主任应不断提升防诈骗的能力。作为班主任,应加强群聊管理,开启入群验证功能,并实行实名制,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,避免陌生人随意入群。作为家长,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微信群、QQ群的群名称和二维码等信息,保存好班主任的电话,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,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。如果遇到自称“老师”的人员要求转账的情况,家长先不要急于在群里交费,应及时通过电话、短信或视频等方式与班主任和学校核实,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,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转账操作。如遇到诈骗产生资金损失,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。

  ●小心!

  疯狂卡牌骗局多

  在爸爸妈妈眼中:卡牌自带社交属性,孩子喜爱可以理解,不能“一堵了之”。关键要看如何合理引导,让其认识到“集卡成瘾”的风险。

  在不法分子眼中:“卡中自有‘黄金屋’,打蛇就要打七寸”,就是要利用孩子们对“小马宝莉卡”的喜爱进行诈骗。

  在公安部门眼中:预防“卡牌”骗局,重点是一个“防”字,家长应加强监督预防,孩子应提高警惕意识,学校应强化教育防范。

  ●骗局揭秘●

  卡游在学生群体中风靡,其中,“小马宝莉卡”更是深受未成年群体的喜爱。近日,全国各地警方发出预警:有骗子针对未成年人对“小马宝莉卡”的喜爱,利用集卡实施诈骗。不久前,11岁的小A在网上刷到赠送“小马宝莉卡”的视频,遂添加了免费赠卡群,后被以“免费邮寄,需提供身份信息”为由,在群中登记了个人身份信息。之后便有人添加其QQ号建立群聊,声称“未成年不允许参加此类活动”,“违规操作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”,之后又以“不解除冻结将追究法律责任”为威胁。11岁的小A出于害怕只能乖乖照做,在对方远程操纵下将其父名下的银行卡账号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。其父母发现报案时已累计损失40万元。

  据了解,不法分子主要以“免费送卡片”“低价出售卡片”等噱头为诱饵实施诈骗。“免费送卡牌”骗局本质上是冒充公检法诈骗的“儿童版”:第一步,通过广告引流,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;第二步,以交易、邮寄、填写登记资料为由获取真实姓名、年龄、地址等个人信息,以筛选未成年人为作案目标;第三步,冒充工作人员、律师,甚至公检法人员,以各类话术恐吓,利用未成年人畏惧心理,欺骗或胁迫未成年人以视频通话、屏幕共享等方式,远程操控孩子操作家长手机,配合转账、消费。

  ??济南公安特别提醒:

  反诈应该“从娃娃抓起”。家长应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,多向孩子普及学习反诈知识,对微信、支付宝、手机网银等软件设置严格的支付安全措施,关闭“免密支付”。在日常生活中,教会孩子,倘若需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、汇款,一定要事先征得家长同意。学校方面,则应强化教育防范,加强对防骗知识的教育和灌输,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。让孩子了解到,无论在网络或是生活中,遇到威胁、恐吓时,要第一时间向家长、老师、公安机关求助。

  ●注意!

  网络游戏诈骗套路深

  在爸爸妈妈眼中:现在学生真不容易,玩网络游戏也是一种放松,只要控制好游戏时间就好了。

  在不法分子眼中:这些孩子比起成人更容易被诱惑、更容易被利用、更容易沦为犯罪的工具。

  在公安部门眼中:万变不离其宗,网络游戏诈骗伎俩和话术不一,但最终目的都是冲着钱。

  ●骗局揭秘●

  当前网络诈骗层出不穷,犯罪手段花样翻新,让人防不胜防,而青少年学生逐渐成了受骗的“主力军”,很多不法分子悄悄地把“黑手”通过网络伸向了涉世未深的孩子们。日前,一位中学生向记者曝光了一则令人警醒的诈骗案例,称在某二手平台购买《黑神话:悟空》时遭遇了卖家精心设计的诈骗圈套。该店铺的价格远低于官方售价,面对诱人的“优惠”令其心动不已。然而他才刚刚完成支付确认收货,卖家就迅速在平台上将已售出的游戏进行退货处理,随后将他拉黑,此时才发现上当受骗。

  据了解,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诈骗套路主要有四个。一是免费领取骗术,不法分子通过广撒网在游戏平台发布大量广告信息,一旦与受害人建立联系,就会诱导其绕过官方交易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者要求添加所谓“客服”进行抽奖、参加活动等等。受害人付款后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其支付所谓“注册费”“解冻费”“押金”等,一旦付款就会被拉黑;二是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骗术,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人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的特点,谎称“解锁防沉迷系统”需使用父母的身份证件,要求受害人提供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等,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;三是游戏主播诱导打赏骗术,很多骗子将“魔爪”伸向了青少年,一名9岁女童沉迷游戏充值并打赏主播,将家长银行卡中的十几万元存款挥霍一空;四是诈骗分子会在游戏社区等网络平台发“买卖游戏账号、道具、皮肤、装备”或是“低价销售游戏币”等广告信息,诱导受害人添加陌生微信、QQ进行交易,再以“注册费”“押金”为名诱骗受害人转账。

  ??济南公安特别提醒:

  家长们应在手机支付、视频、聊天等软件中设置“青少年模式”;应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隐患;学校和家长应共同监督控制孩子合理使用手机、平板等电子设备时间;家长把手机、平板等设备交给孩子之前,一定要先做好设备支付的安全措施,在手机上安装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,切勿将支付密码透露给孩子,同时要取消手机的免密支付,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报警。当孩子遇到网络游戏诈骗时,一定要保持冷静,注意保留证据,与老师和家长密切沟通,主动向司法机关寻求帮助。

  相关链接

  套路千千万,防骗看“要点”

  青少年防骗要点:青少年要强化法律观念,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。不要随意转账汇款,一旦涉及金钱交易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做到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、不汇款;不要随意扫描未知来源的二维码,也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,更不要下载非官方或未经验证的APP,以免陷入诈骗陷阱;不要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,包括家庭住址、手机号码、银行卡号、身份证号码以及任何密码等;不要盲目行事,在遭遇诈骗时,切勿盲目行动,保持冷静,及时与父母沟通。

  家长防骗要点:家长防骗意识要“与时俱进”。应妥善保管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,设定开机和软件的密码,尽量不设置免密支付,以免其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;要加强教育和监护,控制孩子的压岁钱或者零花钱的随意支出,建议帮孩子存定期或者限定流水金额;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,经常对孩子上网课使用的电脑、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检查,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;给孩子的微信设置转账24小时到账,万一被骗,有充足时间止付。

原标题:开学季骗局轮番上演!关于反诈,你我看到的不一样

值班主任:刘克

作者:杨晨

  • 幽默搞笑
  • 预测未来
  • 离奇事件
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,不提供任何保证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.
COPYRIGHT © 2014-2024 591.info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广告合作联系邮箱:591info@2980.com. 版权所有 591资讯